首 页 学校概况 新闻中心 党建之窗 教师频道 学生频道 特奥专栏 信息中心 资源共享 家校互动 招生招聘 教育督导 随班就读
今天是 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农历甲辰【龙】年四月初十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资源共享
校本教材
在线学习
教案
课件
课堂反思
论文
当前位置: 资源共享>论文>正文


弱智学生成长过程中教育环境优化的研究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7/10/31

弱智学生成长过程中教育环境优化的研究

南京特师附小    周莉  戴洁 

 

 一、问题的提出

人的发展是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进行的。它受着个体的遗传和后天环境与教育这双重因素的制约。遗传素质构成人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但它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决定人的发展的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要真正使一个人得到发展,就要从小给予良好的环境影响和系统连贯的教育影响。弱智学生,由于他们大脑的器质性损伤,使其赖以顺利发展的首要遗传素质一大脑及其皮层的活动出现障碍,从而失去了得以正常发展的生理基础。

1987年中国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弱智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从弱智儿童的身体和智力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和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针对这样的培养目标,在生物发展生理基础先天不足或发生障碍的条件下,要使弱智学生健康成长,协调发展,就必须着眼于后天环境和教育的改善。为此,我校提出了“弱智学生成长过程中教育环境优化”的课题研究,力求探索和总结弱智学校弱智学生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方法及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教育心理学认为: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在适应与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性格也不断得到塑造,也就是说,性格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人营造了适宜的环境,同时环境又塑造了人的性格,影响人的发展。“孟母三迁”的史实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道理。孟母为孟子三次选择了环境,最终选择了有利孟子发展的环境,这一环境对孟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也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事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可见,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属性。人从出生起,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对人的一生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弱智学生在周围的环境里生活、学习、相互交流的同时,环境也对其性格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优秀和谐的环境,可以让弱智学生形成大家所赞同或默认的某些性格特征,也会使其改变与集体不相容的行为态度,逐渐补偿自身的身心缺陷,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劳动者。

2、教育生态学认为,良好的环境可以优化教育效果,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生态,家庭教育生态、社会教育生态诸方面达到平衡,形成教育合力。“生活即教育”这一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他从创造性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理论、新方法。其拓展了教育环境,囊括了一切可教育的条件,从而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社会、家庭,使人无时无刻不处在教育的环境中,既接受教育,同时也教育影响着别人。

3、教育课程论认为:在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中,环境课程就是该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而环境对人的影响和熏陶又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开发环境课程也是弱智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和需要。

三、课题的界定及理论假设

(一)           课题的界定

弱智学生:是指在0-18岁期间发现的智商(<70)

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并伴有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其障碍发生在大脑皮层高级功能区,是第一性的,由此引起心理机能发展地某些不足,如感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性格等方面的缺陷是第二性的。

环境:是人们生活周围的地方和所处的情况和条件,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是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的统一体。

教育环境的优化:是通过创设美好、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给人以主动的影响和熏陶,使人从中学到知识,规范行为,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二)理论假设

1、弱智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受阻,对其各方面发展有根本性的影响。如果教师、父母及社会其他成员仅看到弱智儿童发展的局限性,而看不到他们仍具有的内在潜质和发展的可能性,采取错误的或消极的教育态度和方法,结果只能使他们的发展更缓慢。相反,如果能充分认识到弱智儿童的这种内在潜能并加以挖掘,就能促进弱智儿童感知、记忆等各方面的发展,达到矫正和补偿其缺陷的目的。

2、弱智儿童生活的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的错综组合,因此改善环境和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活动,而应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优化弱智儿童的教育环境不应只在个别活动或学科中进行,而应是全方位地开展。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弱智儿童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环境,让弱智儿童在优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学习、生活。

3、弱智儿童由于智商、认知水平高低的不同,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别。因而,教师及其他人员只有针对不同智商,不同缺陷的弱智儿童,营造不同的心理环境,才能使每一位弱智儿童都置身于合适的心理环境,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课题研究的目标

研究的总目标:根据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对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需要,探讨教育环境的改善对弱智儿童成长中的缺陷补偿,使之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具体研究目标:

1、创设适合弱智儿童成长的校园环境。

2、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缺陷的影响的调查分析。

3、探索社区教育环境的利用和消除不良因素的有

效途径。

4、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

的功能与协调。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美化校园自然环境,加快学生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减少其对家庭的依赖感。

2、改善校园人文环境,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3、美化家庭自然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家居环境。

4、改善家庭人文环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交往技能,促进其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5、挖掘社会环境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最终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特师附小一至九年级全体学生,共134人。其中轻度智残占67%,中度智残占30%,重度智残占3%。

(二)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观察研究对象的群体及个体差异。

教育调查法:调查家庭教育方式对弱智学生身心缺陷的影响。将所收集和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将有关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获取较为有价值的资料。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 2004-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md78
主办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附属学校 地址:(210017)
电话:025-86416784 传真:025-86416784
 
苏ICP备07026629号